留學不只拿學位 設計碩士預科逐夢想
天麟海外藝術創意啟發中心 | 2009-01-08
倫敦藝術大學傳媒學院(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)開設的GraduateDiploma中,有一個很受歡迎的攝影專業。2008年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共有一百多人,其中有三位是中國學生——一位是出生在維也納,在台灣長大的楊t安,一位是杭州人舒懌飛,還有一位是來自北京的趙小盟。
趙小盟和她的作品“風
台灣輔仁大學畢業生楊t安
在倫敦傳媒學院為攝影系畢業生準備的作品展示周,我們見到了這三位性格各異、興奮忙碌的年輕人。
“家”在哪里?
楊t安畢業作品的主題是“家”。楊t安的生命中一直有兩個家,一個是台灣,一個是有很多童年回憶的維也納。台灣輔仁大學服裝系畢業生,t安從沒有對攝影有特別的興趣,直到大三時上了選修課並受到攝影老師的啟發,她才意識到攝影並不是簡單的拍照,而是一門可以展現自己想法的藝術形式。楊t安漸漸愛上了攝影,當她發現台灣沒有大學開設攝影專業後,毅然來到倫敦,選讀沒有學位的攝影碩士預科。
一個人在倫敦學習生活,激起楊t安無盡的思鄉情緒。她用父親大學時使用的相機,記錄在異國他鄉的心路。此次以“家”為主題的作品,也體現了她從歐洲到亞洲,不同時期留給她的不同回憶。
無獨有偶,中國小伙子舒懌飛與倫敦傳媒學院結緣,竟也和時裝有關。舒懌飛在國內學的是時裝設計,平時喜歡攝影,大學畢業後本來希望可以在中國繼續學習與時裝、與攝影都有關系的課程,但是發現中國沒有這樣的專業。
尋夢追風的人
想直接到英國著名的藝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的夢想一度受挫,舒懌飛退而求其次,他先來到倫敦傳媒學院,讀攝影專業的graduatediploma,希望能夠在一年的時間里在語言以及專業等各方面打好基礎,以備再戰。
執著有了回報——他已經收到倫敦時裝學院時裝攝影的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,準備在九月入學。
他的畢業作品以“天地”為主題,這和他的名字還有段淵源︰“因為我的"懌"是喜歡的意思,父親給我起名字的時候,希望我能喜歡飛翔,做個心胸開闊的人。我的這幾幅照片,有的天很大,有的地很寬,都有一種很寬廣的感覺。我希望人們看到我的作品之後,能夠感受到大氣和開闊。”
不愧是學時裝出身,又希望在時裝攝影領域發展,當記者讓舒懌飛留下聯系方式時,他竟從隨身斜挎的包里掏出一把剪刀,快速地把寫在硬紙卡上的名字電郵剪出一張名片給我。他說自己是喜歡追尋夢想的人,果然,他的電子郵箱以一個fly(飛)字開頭。
北京女孩趙小盟出國前在ELLE時裝雜志北京辦公室作編輯助理,來到倫敦傳媒學院學攝影,是出于對工作發展的考慮。和很多工作過一段時間後重返校園的人相似,趙小盟在實踐中發現專業上的不足,同時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。這種更有針對性的出國留學,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沒有拿學位的壓力,趙小盟看起來輕松自信。她的畢業作品以“風”為主題︰“走了英國很多地方,發現這里的風很大,這是以前不知道也沒有想到的。風里的人和物都很有特點,我希望通過相機捕捉到這些。”
在倫敦學攝影,三位中國留學生接觸到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的同學,他們都說和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接觸,讓他們了解了他人對藝術不同的理解方式;同時生活在倫敦這個藝術之都,更讓自己的視野大大開闊。不論今後朝哪個方向發展,這一年的碩士預科graduatediploma讀得物有所值。